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学术研究

业内探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业内探讨  【 返回业内探讨

新冠肺炎疫情对寿险业的影响研究

2020-11-09 16:06:09  |  编辑:河北省保险学会
0

【摘要】这场突如其来、蔓延范围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对我国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保险业同样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本文立足于寿险行业,进行疫情影响下的寿险业务现状分析,通过现状所反映的业务情况,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进一步探索这过程中业务发展可能受到的因素影响。经由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后疫情时代”我国寿险行业的发展思路,有效地探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投资创新,可以助力寿险业完成疫情中的转型升级,为我国寿险行业保费收入的提升和新客户的开拓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寿险;疫情影响;发展思路;转型升级


这场突如其来、蔓延范围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犹如一只“黑天鹅”,打破了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的平静湖面。保险行业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了国内外经济波动的相关影响。整体来看,疫情对于寿险行业的冲击以间接影响为主。“疫情是一场大考”,如何交上寿险行业满意的答卷,主要在于深入分析经营现状,探究疫情所带来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以此对应寿险业未来的发展思路。


危中有机,突发事件所触发的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可能是推动行业快速转型变革的最有力引擎。本文立足寿险行业,进行疫情影响下的寿险业务现状的分析,通过现状所反映的业务情况,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探索这一过程中业务发展可能受到的因素影响。经由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后疫情时代”我国寿险行业的发展思路,有效地探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投资创新,可以助力寿险业完成疫情中的转型升级,为我国寿险行业保费收入的提升和新客户的开拓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部分学者已对疫情视角下的行业前景和经济趋势的研究有一定进展。黄剑辉,王静文(2020)提出在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的生产端和需求端的宏观变化趋势,对于物价、就业和行业等方面具体分析,为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提出对策。黄育华(2020)基于新冠疫情对于经济影响机制的分析,对疫情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进行预测和判断,模拟乐观、中性、悲观场景,分析影响经济的机制过程并提出稳定运行的建议。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2020)从银行业的角度,在对比分析 2003 年非典和今年疫情特点的基础上,对本次疫情的影响进行了粗略的分析,提示防范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和资本波动的风险传导。从寿险行业角度,疫情对于业务的冲击是短暂的,主要体现在疫情集中爆发的一季度对寿险行业“开门红”的影响。随着复工复产和经济快速恢复,经济中长期的增长仍具有内生动力,寿险营销开启“后疫情时代”的新格局,风险与机遇并存。寿险业在疫情作用的“负压”严重,快速实现“重启”关键在于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拓宽营销渠道和方法。

一、疫情下寿险行业发展现状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于寿险行业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第一季度,分析目前的业务发展现状,对比分析疫情下各寿险公司的局势,从全行业角度探寻疫情的业绩影响,预测业绩发展趋势,也为影响因素的剖析打下基础。


(一)全行业寿险发展现状


疫情对于保险行业的主要负面影响是负债端销售短暂受困,个人寿险

业务目前的主要渠道还是为代理人渠道,因为疫情导致的“隔离”,春节假期的延长和代理人与客户线下面对面交流受阻,对增员、拓客、展业都造成了不利影响。前 4 个月,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 1.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3.81%,增速同比下降 12.29 个百分点。但初步判断,全年保险业务仍会维持正增长,总体保持稳健运行。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 1.2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8%,增速较去年同期减少 12.12 个百分点;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 3293 亿元,同比增长 20.53%,增速较去年同期减少 14.1 个百分点。2020 年 2 月,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 2038 亿元,同比下降 16.30%。中寿险、意外险都是同比下降趋势,健康险同比上升 19.26%。3 月,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 3553 亿元,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 3.31%, 其中健康险同比增速为 16.95%,较大的弥补了寿险和意外险同比下降的情况。4 月,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整体向好,较去年同期增加 19.22%。在 2、3、4 这三个月份,寿险公司的各个险种的保费收入如图 1 所示,3 月保费收入最多,意外险和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将近 2 月份同险种的 2 倍。


保费收入的变化也体现在保单件数上,2020 年 2 月份寿险保单件数达1.17 亿件,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 122.57%,其中,意外险的增速尤其高,同比增加 235.21%,健康险同比增加 26.49%。3 月份,寿险保单数为 1.08 亿,同比增长 40.77%, 意外险同比增加 58.87%。4 月,保单件数为 0.55 亿,较去年同期下降 0.42%。


(二)不同公司不同的发展状况


将目光落到不同的寿险公司上,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各家寿险公

司应对突发情况的经营能力不同,应对策略各不相同,在此情况下的保险业务收入也就各有千秋。在疫情之下,龙头险企所受影响小。截至一季度末,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 3078 亿元,同比增长 13%;首年期交保费达人民币 760.56 亿元,同比增长 13.9%,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人民币 253.69 亿元,同比增长 2.1%。续期保费达人民币 1983.26 亿元,同比增长 11.2%。短期险保费达人民币 328.16 亿元,同比增长 23.9%。特定保障型产品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同比提升 2.2 个百分点。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 8.3%。一季度,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约 582.45 亿元,同比增长 34.92%;

太保寿险原保费收入 386.79 亿元,分别同比下降 1.09%;人保寿险原保费收入 535.79 亿元,同比下降 8.66%;平安人寿原保费收入 1742.24 亿元,同比下降 12.38%。可见,受疫情影响,不同寿险公司保险业务变化程度各异。老牌寿险公司更需要稳扎稳打,守住市场占有率的优势,站稳高台的同时,更需要有危机意识,努力开拓新发展方向,拓展新渠道。总而言之,从疫情下第一季度寿险业务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推动寿险行业保险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要在现状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在行业主体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依靠的是自身实力和不断转型发展的经营决策。


具体到河北省公司,各主要寿险公司保费增长情况,由表中可见,在疫情最为严重的 2 月份,全行业的保费收入同比下降 11.25%。在疫情好转的 3、4 月份,行业的总体情况好转,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5.28% 和 16.58%。体来看,疫情虽短期内对寿险业造成一定冲击,但是整体趋势向好发展。体到各个公司来看,中国人寿、太保人寿、新华人寿在 2 月份依然较去年同期有较大涨幅。其他保险公司较去年同期的保费收入都有所下降。到 3 月份,新华人寿、阳光人寿保持了同期相比正增长。4 月份,大多数企业振奋精神,都是大幅度的正增长。这说明,受疫情影响的时期已经过去,春天如期到来。


在河北省,营销员对保费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可以看到寿险业的营销渠道主要分为银邮渠道、个险渠道、团险渠道。其个险渠道在保费收入中的比重超过 50%。受疫情影响的状况下,减少不必要出门,限制出行,不聚集这些措施,使得营销员的展业受到一定影响。在 2 月份,营销员的有效活动率是偏低的,因为 2 月份是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


二、疫情下寿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在分析了寿险行业的经营现状之后,对于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大致进行了把握。疫情对寿险行业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疫情逐步蔓延全球,引发的经济金融震荡不断。分析疫情下寿险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全局和细节均应当考虑,本文将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大的方向进行研究。


(一)影响寿险业的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指国内采取的政治制度、政策方案及国内环境所带来的变化,也是对于我国寿险行业影响较为直接的因素。


一是风险意识的觉醒。自新年伊始,全国人民弥漫在对于自身健康和感染风险的担忧之中,新冠疫情的传染病感染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球范围内所有人均有感染的风险,真正从现实层面让民众感受到了风险是无处不在的,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年味有变,今年的新春不再走街串巷,也不再对于疾病、死亡避而不谈。这从某种程度上转变了传统文化思想,人们将心中的焦虑转换为保障风险的保单,疾病和死亡不会因为“过年”而消失,保险代理人口中所说的“买一份保障”也不再是无稽之谈,为疾病购买保险也并非是“诅咒”患病。一场疫情,推进了全民医疗卫生的关注度,普及了健康和保险知识,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于寿险行业来讲积极面的影响。


二是社交距离的“银河”。一方面,被迫打破的社交,对于大量依靠代理人进行走访和面谈签单成功率,以及银行营业网点业务办理人员减少导致的银保渠道签单成功率,造成了巨大程度的影响。传统保险行业的传统渠道受到重创,保险代理人在疫情下面临着巨大的展业压力,疫情期间通过线下签单的数量不多。另一方面,受社交距离限制影响,对于传统展业渠道的不利影响制约寿险业的发展。然而,疫情“不见面”同时为寿险公司的互联网渠道和电子 APP 投保渠道带来了发展的契机,许多保险机构早期在电子投保上铺设了坚实的基础,这次疫情恰好便是一次检验和尝试。通过线上保险规划、产品收益演示、电子签名投保以及后期电子保全赔付,为顾客打开电子保单的新模式。从疫情倒逼寿险业电子化和创新的角度看,积极影响更为显著。


三是守望相助的温情。数万名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逆向前行”的背影感动了全国人民,各家保险公司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以及坚守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们免费赠送保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了寿险行业公司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在疫情期间积累声誉,为未来开拓新的客户奠定了基础。寿险企业也借此机会,宣传公司险种及公司文化形象,将健康险与重疾险在民众视野中广泛普及,刷足存在感。与此同时,部分保险公司推出了针对新冠肺炎的免费赠险活动,通过体验保险保障,感受保险服务,积累客户信息数据,为挖掘潜在客户扎稳根基。


总之,分析寿险行业疫情期间受到的内部因素影响主要涵盖了风险意识的变化、社交变化导致的营销策略变化、互助赠险的公司声誉变化以及家庭财产重配的投资策略变化。


(二)影响寿险业的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因疫情导致的国际局势变动,抑或是国内的整体行业风向的变动情况,这些大环境、大背景下,对于寿险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的影响。一是国内寿险市场的发展方向。2019 年 12 月,银保监就提出扩大健康险的市场和渗透率的建议,重视国民健康和疾病的保障。适逢疫情影响,更证明了发展健康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寿险市场整体导向保障基本的健康需求。包括扩大健康险种的设计和投放,重拟重疾险费率的相关议案均在路上,为寿险企业在健康险领域的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同时,推进普惠保险,出台更多适用于普通百姓的价优险种,将保险发展到农村地区的想法也一直在路上。医疗机构受疫情影响纷纷加大了县域机构的资源力量,配套医疗的保险服务也应当追上。


一是互联网互助险借势昂首。根据表 3 数据所示,水滴保险商城与轻松e 保在疫情期间的保费收入均呈现稳步上升,表现受疫情波动不大,说明互联网保险的运作模式在疫情环境下确实具有优势。同时,水滴保险、轻松保险、相互保等互联网互助产品,因具有平民化和低门槛的特点,对于经济条件稍差的保险需求人群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然后监管不完善,赔付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频发,威胁着保险业的正常运转。在疫情期间,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互助的机制确实适合于疫情期间的互助,但是监管和经营的漏洞缺位过大,反而可能抹黑寿险企业在平民百姓中的形象,不利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发展。


三、疫情下的应对措施


(一)线上理赔便捷客户


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保险责任的主要为医疗保险,医疗保险位于社会保险赔付之后,理赔压力较小,能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理赔的险种并不多,主要涉及的险种包括寿险、医疗险和重疾险。截至 2020 年 2 月 15 日,已有74 家保险公司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疾控人员赠送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等多种保险保障,总保险金额约 9 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保险业对每位医护人员的累加保额已超过千万元。这是保险业通过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一线医护人员抗疫之举,也让社会感受到了来自保险业的温暖。险企对新冠肺炎出险客户的一系列降低理赔标准的举措,取消等待期、免赔额、给付比例和定点医院等赔付限制,最大化做到“应赔尽赔”。根据银保监会的报道,截至 2020 年 4 月,其中人身保险公司方面累计赔付 2036 亿元,2019 年人身保险赔付 5615 亿元,由此来看,按照比例来说,人身保险公司的赔付仍然在可控范围内。


(二)捐赠保险,体现保险互助作用


此次疫情以医疗保险赔付居多,1 月 22 日,国家三部委已发文明确患者医疗费用由医保和财政补助兜底,商业保险赔付在社会保险赔付之后,赔付的压力很小。1 月 27 日,国家三部委明确将疑似患者的医疗费用由医保和财政补助兜底。但是,传统医保不保障因为新冠肺炎导致的伤残、身故。此外,近期龙头保险公司为医护人员捐赠部分医疗保险。目前各大龙头险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行实时理赔,理赔效率很高。


(三)理赔有限,不造成赔付压力


保险业对警务人员和医护人员等群体的赠险有限,对寿险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死亡率相对较低,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增量赔付整体可控。湖北地区患者由于大量接触初代病毒致病率和致死率较高,湖北地区外,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仅 2% 到 3%。结合全国范围寿险覆盖比例,身故责任的赔付增量影响较小。保险业对警务人员和医护人员等群体的赠险将引发增量赔付,2020 年 2 月份寿险保单件数达 1.17 亿件,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 122.57%,其中,意外险的增速尤其高,同比增加 235.21%,健康险同比增加 26.49%。3 月份,寿险保单数为 1.08 亿,同比增长 40.77%, 意外险同比增加 58.87%。4 月,保单件数为 0.55 亿,较去年同期下降 0.42%。


截至 2020 年3月3日,已有 26 名医护工作者因新冠肺炎疫情去世;截至 2 月 24 日,已有 3387 例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由于医护人员赠险由保险公司直接对接定点医院,几乎全覆盖,体现了商业保险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据湖北公安厅统计数据,截至2月 5 日,已有 404 名警员感染,4 名去世。


(四)扩展保险责任,灵活应对风险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症属于新型病种,不在各大保险公司已经销售的重疾险的约定赔付责任中。第二,对于意外险,保险法中的意外是指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亦不在赔付范围内。第三,寿险单纯保障身故和全残,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残和身故比例很低。


对于既有保险产品,险企陆续拓展保险责任。据银保监会披露,截至2020 年2月 24 日,已有 70 家人身保险保险公司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将1210 款产品责任范围扩展至新冠肺炎;扩展责任以后,能够涵盖疫情防控期间新冠肺炎导致的重疾、残疾和身故风险等。但是,大部分重疾险拓展期限是有限制的,如部分重疾险拓展期限至 2020 年 4 月或 5 月,意外险拓展期限基本为 1 年。整体来看,保险公司是在其承受范围内,经过各项测算后对分产品进行限定期限的新型肺炎保险责任扩展,赔付压力是可控的。


新冠肺炎疫情同时还促进保险公司对产品设计的深入思考,有助于未来的新产品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保障范围,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和细致的风险保障。

四、疫情下寿险行业的发展思路


分析了疫情下寿险行业的经营现状以及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对于寿险企业基于疫情背景下应对措施给予肯定,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疫情基本稳定可控,疫情防控也进入常态化格局,寿险行业的经营随之进入“后疫情时代”。针对疫情期间,行业格局、居民生活方式、宏观经济局势等众多情况,提出寿险行业未来的发展思路,主要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投资创新等几个方面。


(一)产品创新


寿险公司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产品的生产设计,一次疫情考验了各家寿险企业的产品质量。未来寿险企业的发展,产品必然是重要的一环,“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产品设计是做好寿险保险销售的奠基石。一是加快已发售保单的疾病修补工作。审查目前在售产品,对于合适的产品及时添加新冠疫情治疗的费用赔付条款,对于附加险中加大对于不确定性突发意外疾病的病种范围。通过产品疾病范围的增添和疾病发生率的不断优化升级,控制产品风险,在保障范围内增加被保险人的保障权利。二是立即研发普惠互助型特殊人群险种。目前人口流动大,疫情可能蔓延至任何地区,底层人民往往因没有足够的保险保障,完全暴露在风险之下。参考借鉴互助保险的开发原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其他寿险公司可以尝试开发特殊人群的区域性险种,

采取“低保费,保障基本保障,易获赔”的观点开发特殊险种。例如,相互保新推出的“终身防癌险”便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二)服务创新


隔离距离,不隔离关怀,同样不会隔离保险的保障。疫情导致线下保险讲座、业务面谈、线下签到受到阻碍,但保险服务从不缺席,通过优化服务创新,开启“后疫情服务新时代”。


一是推行在售险种的电子平台投保。增加企业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多开发电子投保网络平台及手机 APP,实现相应险种在多平台上均可投保。,搭建代理人专属 APP 平台,方便代理人之间讨论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和投保过程中问题。


二是开办空中课堂。线下保险理财课堂与线上课堂双轨运作,线下课堂可适当增添健康知识讲解,提升健康知识同时渗透保险,线上课堂可以在进入之时进行问卷调查和客户信息搜集,以及分享课程赢得奖品等活动,进行保险知识的普及和保险产品的介绍与营销拓客。

三是理赔分级电子化。疫情期间,许多出险的被保险人因医院开单慢,获得理赔耗时长,困难多。疫情常态化下,寿险行业可以考虑进行不同病种和保单进行重要紧急度评级。若能够直接通过相关凭证理赔的,开通单据理赔特殊通道,对于信誉良好的及星级客户开通理赔优先等方式。分级细化理赔需求,保障客户最大化利用,实现“线上 + 线下综合”理赔服务后疫情时代的新风尚。


(三)渠道创新


寿险产品做好了,渠道的打通就是寿险企业保费收入的“大动脉”。寿险企业主要的几条“大动脉”是个险渠道、团险渠道、银保渠道、中介渠道及互联网渠道。“后疫情时代”的关键在于疏通个险渠道、团险渠道两大血管,另外,为银保渠道加入“营养”,互联网渠道打开“绿灯”。


开启数字科技。疫情中大数据防控起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打开手机扫一扫便可以了解所在居住地的感染情况,将这一思路引入保险行业。通过“健康码”联动客户健康信息及活动情况,精准定位客户对于健康险及意外险的相关需求。另外,寿险企业可以推进与体检中心、三甲医院进行联动,铺设针对体检报告的“一对一”健康险私人定制服务。


(四)投资创新


稳定了寿险业务的资金来源端口,制约寿险企业稳健发展的另一个重负便落在了资产负债的投资端口。寿险行业的盈利紧紧围绕着利差费、死差费和费差费。寿险产品大多为长期跨度投资,对于寿险公司投资的稳健性和偿付能力要求较高。


把控偿付能力。牢牢守住保险基金池,保障客户的赔付需求,针对疫情的发生,适当上调偿付能力线的标准,保障资金安全。控制资金投资端口的数量和分散化程度,不同寿险产品类型的资金池按照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策略的投资盈利计划,保障寿险公司偿付率充足。


五、结束语


本文立足于寿险行业,进行疫情影响下的寿险业务现状的分析,通过现状所反映的业务情况,从两个角度,进一步探索这一过程中业务发展可能受到的因素影响。经由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后疫情时代”我国寿险行业的发展思路,有效地探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投资创新,可以助力寿险业完成疫情中的转型升级,为我国寿险行业保费收入的提升和新客户的开拓提供决策依据。


新冠疫情可以说是寿险企业的一面“穿衣镜”,帮助发展进入“瓶颈期”的寿险公司发掘未来产业变革的方向,改进目前寿险行业中的不足与乱象,危中有机,难中生变。对于大型寿险集团来说,疫情造成的冲击整体影响可控,在保障投资、控制成本、开拓前线的多举共施的情况下,很快将回归原本的“航线”,经历过难忘的暴风雨之后,积累下宝贵的“航海经验”,在未来“出海远航”时想必会更加顺畅。然而,对于中小寿险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自己“航海的船舶”还尚未修整完善,偏偏遇到“狂风暴雨”,更需要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找到指引方向的“灯塔”,严格控制经营成本,收紧裤腰带,伸出双臂,积极探求保费规模增长的良方。


本文通过从现状到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影响因素又切入至发展思路,这种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寿险业务发展分析,揭示了疫情期间寿险企业“险中求生”的轨迹。此外,“后疫情时代”已经到来,此刻,回首过往,更应当从中汲取经验,在问题和困难中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推动创新,加快寿险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在后疫情时代,真正实现寿险行业齐头并进,高效赋能。寿险企业需加强对于企业间的关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尝试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大胆开启数据时代新风尚。